藝術家陳文令談跨界:每種藝術形式都是鍛煉方式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2-09-27]
9月23日,藝術家陳文令應《京華時報·藝術投資周刊》邀請,隨同本報記者觀看了立體派創(chuàng)始人喬治·布拉克作品展。作為當代知名藝術家的陳文令,在展覽過程中,向我們闡釋了從喬治·布拉克的立體派到當代藝術的多維化。陳文令認為,喬治·布拉克作為立體派創(chuàng)始人宣布了一場藝術的革命運動,而如今的當代藝術則是多元化的個體現(xiàn)象。
藝術流派闡釋
立體主義核心換角度看世界
陳文令認為,盡管這次首展沒有展出布拉克的重要作品,但是整個展覽具有十足大師氣質。陳文令指出,喬治·布拉克是立體派最重要的藝術家,他比畢加索更早開創(chuàng)立體派的語言。他對藝術史的推動作用是開宗立派,就連畢加索都深受他的影響,他是影響藝術家的藝術家。
喬治·布拉克早期受野獸派影響,并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但是陳文令指出,他與野獸派激情狂灑的風格不同,布拉克的作品更靜穆、理性。陳文令認為,立體派的形成跟照相實物的廣泛流行有關系。此外,杜尚對布拉克的影響非常大。杜尚的作品經常把靜物和風景歸納為圓形、柱形、錐形等。布拉克吸取了杜尚對物體的歸納性,從而開創(chuàng)了立體派。
陳文令在參觀過程中提及,柏拉圖曾講過影子和影子的故事。他打了一個比方,做椅子的木匠,被椅子的形體約束,成為椅子的影子。古典寫實藝術家畫椅子也會照著這個樣子創(chuàng)作,又形成了影子的影子。但是在立體派成立后,完全擺脫了這樣的形式。它拋棄了自然形體的束縛,用更主觀、自由的眼光來表達這把椅子、這個世界。陳文令指著作品感嘆,這是一場偉大的革命。
■作品分析繪畫
重組分離的錯覺視角
此次展出的布拉克繪畫作品包括版畫和水粉兩個類型。布拉克的版畫以金屬模的陽型陰型壓制而成。陳文令面對作品《厄洛斯與普塞克》,“像這個版畫,平面媒介制造出空間浮雕的形式,包括紙張的使用都非??季??!?br/>
對于另一件水粉作品《珀爾塞福涅》,陳文令指出,人物的正面和側面在同一平面出現(xiàn),讓觀者產生錯覺。它提供了一種有別于傳統(tǒng)古典主義的觀察方式,受非洲木雕藝術影響很大。
雕塑
摒棄傳統(tǒng)張揚自由風
關于《美狄亞的兩輪馬車》,陳文令認為布拉克的作品線條具有中國寫意精神。作品中,馬車、轱轆的處理比較具象。布拉克把馬匹的肌理處理成像女人體的變形,又像是飄動的植物,抑或是流動的水紋。這匹馬前面有三條腿,后面有很多馬腿并連,造成一種視覺錯覺,形成奔跑的動感。陳文令指出,布拉克的雕塑完全拋棄古典美學,沒有解剖,沒有結構,沒有具象的表達。但是它所呈現(xiàn)的形式卻很感性、很自由。
珠寶
藝術設計品功能性強
除了傳統(tǒng)形式的繪畫與雕塑,珠寶也是布拉克此次展覽的主要內容,更像是布拉克的衍生品設計展。陳文令指出,布拉克的藝術作用于生活,功能性很強。
對于作品《赫卡忒》,陳文令解釋,這個作品相對于《珀爾塞福涅》,又再次消解了正面形象,僅保留了側面。把整體的形態(tài)剝離出對人物的正常描繪,加上動物的元素,讓整個作品看起來像只鳥又似條魚。
■名詞解釋
立體派
西方現(xiàn)代藝術史上的一個運動和流派,又譯為立方主義,1908年始于法國。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
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形態(tài)為藝術家們所要展現(xiàn)的目標。
■當代影響
跨界創(chuàng)作啟發(fā)國內的藝術家
立體派影響了藝術史,但是對于當代藝術而言,這樣的語言已經過時。陳文令認為,如果當代藝術家再繼續(xù)使用立體派就顯得太過于形式化。今天再追古就不再像100多年前那么有效了。
對于跨界藝術家,陳文令提出了他的看法。西方100多年前的藝術家界定自己是什么媒介都是無所謂的。把布拉克歸類為哪一類藝術家都是正確的,同樣也都是錯誤的。他可以是油畫家、版畫家、雕塑家、裝置藝術家、珠寶設計師等。
但是在中國的藝術教育中,國畫系、雕塑系、油畫系分得非常細致,甚至各個院系死不往來。這幾年中國也在逐漸拓寬,打破邊界。中國藝術教育這種偏見和差異逐漸被壓縮。
雕塑家陳文令做了很多離開雕塑的工作。陳文令9月8日在品畫廊的個展“異度風景”也有裝置的嘗試,例如機器人以及水池作品。另外他同時也在進行繪畫、陶瓷創(chuàng)作的練習。陳文令認為這個過程非常重要,每一種藝術形式都是鍛煉的方式,最終選擇一兩項堅持下去,是最基本的方法論。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