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亮相武漢 市民慕名觀展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21-12-17]
武漢12月17日電 (武一力)“珠還合浦 歷劫重光——《永樂大典》的回歸和再造”湖北巡展近日在武漢開幕,3冊《永樂大典》嘉靖副本亮相湖北省圖書館。
據介紹,《永樂大典》成書于明成祖朱棣永樂年間,由謝縉、姚廣孝等人編纂;重抄于明嘉靖末期,共11095冊,22877卷,3.7億余字。嘉靖副本現存世400多冊,國家圖書館共收藏有224冊,另有100多冊收藏于世界上8個國家。此次展覽的3冊《永樂大典》嘉靖副本是首次離開國家圖書館在外展出。
記者17日在湖北省圖書館看到,不少市民通過線上預約,慕名觀展。3冊《永樂大典》嘉靖副本擺放在恒溫恒濕的玻璃展柜中,即便已有五六百年歷史,但仍墨色如新,紙張堅韌,筆跡端莊有力?!队罉反蟮洹烽_本宏大,單冊高50.3厘米,寬30厘米。
湖北省圖書館古籍與地方文獻部工作人員馬志立介紹,《永樂大典》匯集了上至先秦,下至明永樂年間的圖書七八千種,集合“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于天文、地志、陰陽、醫(yī)卜、僧道、技藝之言”,是古代規(guī)模最大的類書?!队罉反蟮洹放c一般類書有所不同,并非一部面向普通百姓的書籍。而以《四庫全書》為例的類書,鼓勵書商、官員、民間學子等傳抄、流傳。
據了解,《永樂大典》與湖北有著深厚的淵源。成長于湖廣安陸府(今鐘祥市)的明嘉靖皇帝,于嘉靖四十一年下令重錄《永樂大典》,其中有關湖北歷史資料、地理狀況、風土人情、醫(yī)學科技、詩文騷賦的記載比比皆是。
“《永樂大典》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記錄了華夏民族的歷史發(fā)展,讓我們知道根之所在。”今年69歲的田曉松觀展后說。
本次巡展由國家圖書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湖北省圖書館、湖北省博物館承辦,展期1個月。該展覽預約火爆,湖北省圖書館已將每天限流300人調整至800人。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