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jù)新華社消息 重慶彭水縣龍蛇壩遺址近日發(fā)現(xiàn)商周時期重要遺存,填補了芙蓉江流域先秦時期遺存的空白。
重慶市文化遺產院考古專家介紹,龍蛇壩遺址位于彭水縣大埡鄉(xiāng)龍龜村,地處芙蓉江與東瓜溪交匯處,分布面積約3000平方米。為配合當?shù)厮娬竟こ探ㄔO,考古專家對該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完成發(fā)掘面積1100平方米,清理房址6座、灰坑11個、窯1座、溝4條,出土銅、鐵、瓷、陶、石等各類遺物400多件,時代涵蓋商周、宋元、清等多個時期。其中,商周遺存是本次發(fā)掘的最為重要的收獲,其陶器特征較為單一,以夾砂陶器居多,紋飾主要為網格紋,并伴有大量網墜出土,反映出典型的漁業(yè)經濟和文化特征。
考古專家指出,此次的商周遺存發(fā)現(xiàn),填補了芙蓉江流域先秦時期遺存的空白,對于進一步研究烏江下游商周文化面貌、渝黔兩地先秦時期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考古價值。(張 琴)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