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愛藏收藏有道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5-06-30]
朋友老彭愛好收藏,有一家自己的古玩店。但他做古玩生意卻總不按常理出牌。有時明明有出價更高的買主,他卻把寶貝賣給出價低的。有時遇上不投緣的買家,不管對方出多高的價他都不出賣寶貝。他有句口頭禪:君子愛藏,收藏有道。我問他什么是收藏之道,他笑而不答,卻跟我講了一個民國年間的收藏故事。
1936年,家道中落的道光皇帝曾孫溥儒為厚葬剛?cè)ナ赖哪赣H,決定將珍藏多年的國寶——陸機《平復帖》出手。而此前,他剛出手的另一件國寶唐代名畫《照夜白圖》,被人買去倒賣到了國外。這次《平復帖》會不會遭遇相同命運,收藏界愛國人士憂心忡忡。但溥儒開出20萬大洋的天價,又讓有心護寶者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人找到民國四公子之一張伯駒,請他出手收護國寶。這張伯駒雖出生官宦世家,富貴顯榮。但清朝滅亡后,其顯赫的貴族家世漸向衰落。而且張伯駒此前為收藏和保護國寶文物,已花去大部分家業(yè)。如今他也只拿得出6萬來買《平復帖》。
6萬和20萬,差距不是一點點,溥儒猶豫不決。這時,突然有一古董商站出來,愿意接受20萬的價格收購《平復帖》。但很快,有人了解到:此古董商背后真正的購買者是日本人。消息傳來,眾多愛國人士和收藏界名人都力勸溥儒不要轉(zhuǎn)讓《平復帖》。
一邊是等待厚葬的母親,一邊是國寶將流失海外,溥儒該如何抉擇,一時眾說紛紜。最后,溥儒作出決定:國事為重,喪事從簡。他拒絕了高價,并坦言自己很后悔不慎讓《照夜白圖》流失海外。他讓張伯駒僅以4萬大洋收購了《平復帖》。
隨后,不甘心的日本人又找到張伯駒,愿意出價30萬收購《平復帖》,遭到張伯駒嚴厲拒絕。在那個戰(zhàn)亂動蕩的年代,張伯駒擁有這么一件稀世珍寶,不亞于在家埋了顆不定時炸彈。為此,他“蟄居四年,深居簡出,無論經(jīng)過多少離亂,都如性命一樣寶藏”。
但是,這樣愛之如命的珍藏,解放后,張伯駒卻把它連同另外8件精品無償捐獻給了故宮博物院。張伯駒說:“我收藏過的東西相當多,如過眼云煙。收藏不一定要永遠保留在我這里,捐出來,可以使這件寶物永遠保存在我們的國土上?!?br/>
故事講完,老彭說:“愛好收藏的人很多。每個人的動機都不一樣,或為興趣,或為投資,或兼而有之。但不論出于什么目的,都要記住‘世間萬事皆有道,收藏亦有道’?!?br/>
看著老彭掛在店里的一幅字:“天下財富如水流,唯行大道可歸海。”我好像明白了什么是收藏之道。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quán)!
相關(guān)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