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博物館舉辦當代中國水墨藝術展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3-12-27]
每年到這個時候,也許是中國人最喜歡舞文弄墨的時候,比如寫下繁體“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每天一筆,從冬至盼望立春;又或者是寫春聯(lián)寫福字。這是我們通常印象中的水墨。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選擇在今年這個時候舉辦“水墨藝術:當代中國的過去作為現(xiàn)在”,這也是大都會首次推出大型中國當代藝術展。單看水墨二字,你大概會聯(lián)想到書法或是國畫,但這個展覽,三分之二都不是你腦子里與水墨有關的那些事。
這個展覽集中展出了35位中國藝術家利用不同媒介材料的70件當代藝術作品,包括書畫、攝影、版畫、雕塑等,分為“文字”“新山水”“抽象”及“畫筆外的藝術”四個板塊。徐冰、谷文達、劉丹、蔡國強、張洹……中國當代藝術赫赫有名者皆在其中。
徐冰的裝置“天書”,藝術家呈現(xiàn)了數(shù)千個并不存在的漢字字符,這些字符布滿了從展廳天頂垂懸而下的長卷。
張洹的“家譜”攝影系列記載了藝術家的一次行為藝術實踐,他的臉被漸次刷上一層層古意盎然的文字,直到面相完全被水墨湮滅。
“畫筆之外的藝術”部分中展示的作品與行為藝術相關,比如蔡國強的影像和紀念冊《萬里長城延長一萬米——為外星人作的計劃第10號》。
大都會博物館亞洲藝術部的策展人何慕文(Maxwell K. Hearn)是這個展覽的策展人,這位大都會亞洲藝術部門的負責人,在官網(wǎng)訪問中表示,他僅代表傳統(tǒng)文化研究的視角一睹當代,展示一個“得益于、并傳承著中國歷史上的藝術傳統(tǒng)”的分支,給予中國文化最大的尊重。
“這個里程碑式的展覽的獨特之處在于,在一個館藏豐富的藝術博物館中應包括非西方文化的當代藝術。水墨藝術并不是由大都會博物館當代藝術部門策劃,而是由亞洲藝術部的成員們策劃,這些作品將陳列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展廳。這些有特點的作品可以讓大家更好地去理解藝術家們是如何延續(xù)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而且這些作品也可以從全球藝術的角度被大家所欣賞?!?br/>
來自天津的藝術家、90年代的實驗水墨運動代表人物張羽也參與了此次大都會的展覽,他的作品《靈光第59號:漂浮的殘圓》被歸入了“抽象”單元。
在去大都會參加展覽開幕式之前,張羽來過杭州,除了看一看自己參與的《Open Books:藝術家與他們的中國冊頁》展覽外,他也與杭州的藝術家談論了有關水墨藝術的問題,話題當然也少不了此次大都會的展覽?!拔矣X得大家必須要弄明白的一個問題是,水墨和水墨畫是兩個不一樣的事情?!睆堄鸾诘闹赣±L畫當中已經沒有了水墨、宣紙這些水墨畫當中的“必備材料”,而更多的是類似這次大都會展覽的“文化主題”概念。(文 朱春杭 余夕雯)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