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爽作品展開幕 未對外展出過的作品引關注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3-06-03]
5月25日,“心中的陽光——鄭爽作品展”在廣州恤孤院路9號逵園藝術館開幕。此次展覽,除了展出鄭爽30余幅經典的、為人熟知的版畫作品外,還有一批從未對外展出過的水彩和油畫作品,成為格外引人關注的亮點。
鄭爽出身清朝最顯赫的家族,是皇族后裔,在她的人生中經歷過大富貴,也遭受過大磨難,但她始終以樂觀、真誠的態(tài)度面對社會和人生,真誠做人,也真誠地畫畫。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齊喆在展覽前言中提到,2007年鄭爽在中國美術館的個展叫做《在那沒有冬天的地方》,廣州當然也有冬天,但藝術家就是善于營造自己的一片心理疆土,她曾說:“我自知做不了大樹,我只是路邊的小草、野花?!敝灰闹杏嘘柟?,眼里自然一片明媚。從鄭爽的作品中,總能感受到她帶出的溫暖祥和與平靜淡然,她讓平凡的花草、小貓在畫面中煥發(fā)出生命的大美與尊嚴。
鄭爽將自己的人格和氣質在畫中融合,升華為樸素但感人的藝術力量。多年的老同事、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潘行健在畫展開幕式上如此評價印象中的鄭爽及其作品:“她的畫散發(fā)出優(yōu)雅高貴的氣質,如同她的人一樣。她童年、少年時代逃過難,討過飯,被人冷眼相待,做過超強的體力勞動。她的審美愛好、藝術追求曾經在一段時期里被主流意識邊緣化,受到不公正的冷落甚至排斥。但面對艱辛苦澀,她淡定從容,依然能過濾出快樂和美好。她畫的花花草草、小貓小狗,有種大美在,這和心中的陽光是分不開的。希望年輕人除了看到她作品畫面的歡樂外,還要看到背后強大的內心和堅毅的精神支撐?!?br/>
齊喆認為,鄭爽的畫并不是單純對自然物的摹仿,而是經過主觀的概括、提煉,機智巧妙地分版套色,蒼潤兼濟的水分控制,以及對紙張肌理、木板紋路的細微感受,做了許多內在工夫但又蘊藉內斂,在不動聲色間一步步形成了屬于鄭爽的繪畫語言。
鄭爽以版畫創(chuàng)作聞名,為了本次展覽,策展方還整理出一批鄭爽早年創(chuàng)作的水彩畫,總共80余幅,展出20幅。這些都是她早年的寫生作品,主要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既有她求學中央美術學院時期的作品,也有任教廣州美術學院后帶學生外出時創(chuàng)作的作品。這些水彩作品靈動空濛,別具風格,鄭爽說,“我很喜歡色彩,水彩的表現(xiàn)力很豐富,早年寫生,除了速寫就畫水彩?!?br/>
油畫是鄭爽近年才開始的創(chuàng)作,談到創(chuàng)作方式的轉換,她說,“版畫色彩再多也受限制,我就想畫油畫。畫的時候腦子里還是有版畫的觀念,覺得如果沒有大塊的黑色就會顯得輕飄,還是會受‘版’的限制。后來我就放開了,想怎么畫就怎么畫了?!?br/>
在開幕式上,鄭爽還親自為觀眾展示與講解了版畫的印制過程,如何噴紙、上色、壓印等步驟,讓大家一睹她作畫的風采,更清晰地了解木刻版畫。
本次展覽將持續(xù)至6月30日。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