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藝術品投資走理性路線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2-11-06]
在藝術品投資市場,不少人奉行的是“跟著感覺走”,不過,這種狀態(tài)正在慢慢發(fā)生改變。
昨日,記者走訪業(yè)內獲悉,廈門不少藝術品投資機構開始在量化標準上下工夫,或者請專業(yè)機構做市場投資分析報告,或者制定藝術品評價標準,藝術品投資開始告別“感性”進入“理性”。
投資藝術品看走勢圖
“拍賣成交價前十位”、“作品出版記錄”、“歷年展覽數量變化”、“拍賣成交折線圖”……這些略顯枯燥的數字、表格和曲線,分析的是充滿個性的藝術品。
昨日,記者注意到,廈門畫廊宏寶齋新鮮出爐了一本名為《楊培江作品市場及投資分析報告》,詳細地從美學價值、市場價格、藝術投資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其中,量化是亮點。
比如,在作品數量上,不僅標明投入市場的總量,而且還細致到每個國家、每個省份的具體數量,并配以清晰的分布圖。而類似于“2005年-2012年6月楊培江作品上拍量、成交量折線圖”這樣的走勢圖也有六七幅。
“這是我們首次嘗試,在全國也是走在前列?!睆B門宏寶齋負責人張宏表示,楊培江是畫廊的簽約畫家,分析報告出自北京一家藝術產業(yè)研究與評估的專業(yè)機構。
不僅是宏寶齋,在量化標準的制定與執(zhí)行上,廈門不少藝術品相關的投資機構都有了不同的嘗試。
記者了解到,前段時間,廈門定佳拍賣的分析專家對市場進行一番梳理后,整理出一份“確定作品是否有升值潛力的評判標準”,提供給投資者進行參考。
定佳列出的8大標準,包括學術背景、學術地位、社會閱歷、社會地位、市場態(tài)勢、市場定位、價格的支撐條件、作品的價格模式。其中,價格模式又被細化成5種:學術驅動型、市場拉動型、社會推動型、炒作牽引型、混合作用型等。
意圖還原市場真實面目
“對藝術品投資進行量化,應該是市場逐漸成熟的一個表現。”廈門收藏界人士告訴記者,在近幾年的收藏熱中,由于缺乏理論的支持和運作的規(guī)范,藝術品市場亂象叢生,導致不少初入行者眼花繚亂,一不小心就掉入了做局者的圈套。
定佳拍賣總經理廖紅燕表示,量化標準的功能就在于,用平實與客觀的態(tài)度還原藝術品市場一個真實面目,同時,通過分析藝術品市場的當前形勢與熱點,可以總結并把握藝術品市場的規(guī)律,從而較為理性地預測未來行情走勢。
“量化就是一個價值發(fā)現的過程。”在張宏看來,準確而真實的量化分析報告,可以讓投資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一個藝術家及其作品的整個脈絡,從而自己可以做出判斷,增強投資信心。而從畫廊本身來說,這種量化的呈現,從另一個角度提供了市場運作的方向和路徑。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