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貴族墓發(fā)現T字形銅泡組 “身份”有待研究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2-07-04]
昨日,寶雞石鼓山西周貴族墓發(fā)掘工作已經進入陪葬品提取階段,考古隊員在對墓坑底部的一些小件器物進行提取后,詳細地對每個器物大小、提取的位置等進行建檔登記。器物無論大小,每件均制成一個專屬“身份證”。
考古人員對大的青銅器會采取單體提取方式,清理完拿出來直接裝箱。對下面散落的小件,尤其是漆片提取過程中,將采取整體打包的方式,按照出土時的排列順序全部提取后送到實驗室再做研究,這種形式對保存原始的信息和文物的保護會有很大的好處。而有些單體小件器物也需要整體打包,需要連同器物四周的土層一起切割,整體帶回室內進行研究。
記者了解到,今日或將對壁龕中簋、盤、鼎等體型較大的器物繼續(xù)提取,如果這些青銅器中出現銘文或者族徽,將會對墓主人身世有一個更明晰的判斷。
貴族墓首次現身兩件玉器
自西周貴族墓發(fā)掘以來,已陸續(xù)出土20多件大型青銅器,但整個發(fā)掘過程中,始終沒發(fā)現一件玉器。7月1日下午,考古人員在墓室底部清理出兩件玉器。
當日下午,在考古發(fā)掘過程中,一件泛黃的、呈弧形的器物被考古人員清理了出來。“是石頭吧?“不對,有些像骨頭”。就在人們對泛黃器物進行猜測時,另外一件呈環(huán)形器物也現身了。在仔細端詳了以后,考古人員確認呈弧形的器物是玉璜,而呈環(huán)形的是玉璧。據現場工作人員測量,這件“璜”直徑為11.5厘米,而“璧”外徑為8厘米。
據文獻記載,玉一直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尤其是周代,玉飾組佩是貴族身份在服飾上的體現,身份愈高,玉飾組佩就愈長愈復雜;身份較低的,佩飾就相對短小和簡單。
“T”字銅泡擺放錯落有致
在發(fā)掘現場,隨著考古人員對墓室底部的清理,又發(fā)現11枚縱向排列的銅泡(古代常見裝飾物,有的背面有橫鈕,作為固定用)。當人們正對這一奇特擺放方式議論紛紛時,7枚呈橫向擺放的銅泡也陸續(xù)現身,與縱向銅泡形成一個“ T” 字形。
記者看到,這18枚銅泡擺放有序,每個銅泡間隔約3厘米。在這些銅泡的橫豎連接處,有一個罕見的長條銅器。總體看來,特別像曾有皮帶之類的東西貫穿,隨著皮帶腐化,這些銅泡均勻散落。
截至記者發(fā)稿,現場并沒有發(fā)現有皮革曾經存在的跡象,所以對于它的“身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本報記者董毅程風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