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扇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文玩之物,其使用價值逐漸消退,收藏價值卻不斷提高。這種古時袖中雅物,因為具備不比書畫作品遜色的藝術價值,歷來受藏家關注。目前收藏市場精品折扇的價格連連走高,業(yè)內人士建議藏家應以精品為主要收藏對象。
折扇價格穩(wěn)步上漲
今年來,隨著字畫價格的上漲,文房類的折扇價格,尤其是古玩精品折扇的價格走勢一直穩(wěn)步上漲。記者了解到,就現(xiàn)代制作的精品折扇,最近三年內漲幅基本保持在10%以上。而精品古董折扇價格漲幅更大。南昌古玩市場一位藏家告訴記者,兩年前他受人委托出售一把清代折扇,有藏家以1.5萬元接手,而在近日他發(fā)現(xiàn)這位藏家居然以3萬元成功轉手。
“如果是名家題字作畫的折扇,其價格則更高。”這位藏家說,2年前,在廣州的一場拍賣會上,一把由張大千、吳湖帆合作題書作畫的折扇,成交價達到了24萬元,最近這把折扇又出現(xiàn)在拍賣會上,起拍價格就是30萬元。
折扇收藏首重精品
明清以來,文人墨客和王孫貴族以擁有品質上佳的折扇為時尚,而名家也喜好在扇面上題字作畫,因此古董折扇可以看作是藝術的載體,其藝術價值自然不比書畫作品遜色。
中國藝術大師都有題扇畫扇的喜好。在南宋時,扇面已作為繪畫的載體之一。明代時,蘇州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的書畫作品中,就有很多折扇書畫,皆為國寶。近現(xiàn)代的惲壽平、鄭板橋、石濤、任伯年以及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等都在扇子上留有遺跡。目前,這些名家題字作畫的翰墨丹青扇子,每柄價值都高達數(shù)萬,乃至數(shù)十萬元。據藏家介紹,目前折扇的行情一直看漲,最關鍵的是需要買到真品,如果實力雄厚,收藏名家精品,其增值空間將更大。
折扇收藏要防蟲蛀
折扇多以竹子或者木材為骨,以宣紙為扇面,因此在收藏過程中必須學會保存。據藏家介紹,竹子雖然需要經過很多道工序才能成為扇骨,如蘇扇在制作扇骨過程中,除要經過煮、曬、烤、刮、拖、倒、磨等工藝流程外,還要用浸濕的木賊草磨光晾干,用榆樹葉打磨提光,最后上白蠟,這樣竹皮成品才會做到滋潤悅目,勻細光潔,色黃晶瑩,富天然之美,經久不變。即使是經過這么多道工序處理,但如果保存不善,仍然有可能會遭遇蟲蛀。
而宣紙的扇面,大多采用上等宣紙,如徽宣多為蘇扇所采用。因此這也對保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經驗的藏家一般會將其存放在通風、濕度適中,并遠離火苗的地方,要做到防火、防潮、防燥。大多數(shù)藏家會給每一把折扇都配上專用的扇盒或扇套。然而扇盒的材質也是十分講究的,盒身所用的材料大多是稀有的名貴木材,比如紅木、小葉紫檀、黃花梨等。唯獨盒底選用樟木制作,因為樟木具有驅蟲防蛀的功效。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