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藝術品春拍已接近尾聲,中國藝術品市場一路走強的大趨勢明顯呈現(xiàn)。全國各大拍賣公司高歌猛進,天價作品層出不窮,知名藝術家作品指數(shù)明顯上升。更有歐洲藝博會發(fā)布《全球藝術市場報告》稱中國藝術市場正在強勢崛起,已躍居全球第二位。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民間財富及游散資金迅速增加。而相對于藝術市場的火爆,國內股市低迷、房市限購、通脹壓力增加導致投資渠道相對有限。多方因素相互作用,使越來越多的資金快速轉入藝術品市場。藝術品價格被推高,已屬大勢所趨。
在這季春拍盛宴中,中國當代水墨板塊廣受關注,顯示出強烈的上漲勢頭與增值空間。其中津派藝術家何家英的作品憑借藝術與市場的最佳結合,不斷刷新個人記錄,上升到新臺階,成為中國當代水墨單元的一大亮點。對何家英藝術思想和技術上的特點,美術界早已探討入微,而從市場角度來看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探討。
學術高度引領時代
何家英憑借幾十年持續(xù)創(chuàng)作研究,探索著如何在中西方互動交流的時代格局中構筑中國畫的現(xiàn)代形態(tài),引領了中國當代工筆畫的復興。從筆墨語言到題材,特別是關于寫實的突破,使工筆畫完成了現(xiàn)代轉型。并且,何家英善于不斷的否定自我以達成更大的進步,這從他開創(chuàng)出全新的寫意水墨人物畫派的成就里可見一斑。
他的作品成為當代中國畫發(fā)展的代表,受到了業(yè)內權威人士的高度評價,影響著中國眾多美術院校,乃至一代藝術家觀念的產生,確立了其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地位,也保證了作品的藝術品質。
市場流通數(shù)量結構合理
何家英作為當代著名中青年工筆人物畫家,一直是藝術與市場雙贏的代表。在市場中何家英作品一直被收藏家和投資者青睞,行情一路看漲。十幾年中,何家英作品投放數(shù)量穩(wěn)定,價格走勢平穩(wěn),已建立起穩(wěn)固市場。目前,何家英在市場中流通作品有限,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寫意作品應該僅千余件,工筆作品更是難得一見。而據(jù)雅昌藝術網(wǎng)數(shù)據(jù)顯示,何家英上拍為2164件次,與近現(xiàn)代中齊白石20841件、張大千19509件、乃至當代中范曾7146件等名家市場記錄上的流通量無法相比。但是何家英流通作品之中件件精到,極少應酬之作,并未受市場左右,數(shù)量上也滿足了流通需要。作品本身技術難度很高難于模仿,仿品多遭流拍,而真品成交比例很高,顯示出強烈的市場需求。
在藝術市場中,很多藝術品在屬于一級市場的畫廊與屬于二級市場的拍賣公司流動困難,大多選擇其中一級市場進行交易。但是何家英的作品在這兩級市場中一直交易順暢,憑借作品價格上升幅度的可持續(xù)控制與在市場中良好的分布,何家英的作品在畫廊、拍賣公司、投資人、收藏家之間交流穩(wěn)定,流通量大,變現(xiàn)快,換手率適當。近年來,隨著更多的資金與關注轉入藝術市場,何家英的作品價位快速提升,逐步脫離原來的贈禮需求市場,進入投資平臺。
目前何家英作品創(chuàng)出的最高拍賣記錄為2010年的890萬元,后來又以1600萬元被另一位買家收藏。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西方同時代的當代藝術家達明文·赫斯特多件藝術品超過億元,而中國的曾梵志、張曉剛、周春芽等藝術家的作品也有多張超過5000萬元。與之相比,何家英的作品在思想性、藝術性、學術性、技術上都有其獨到之處,在價格上卻遠未達到這些當代藝術家的水平,升值空間潛力巨大。
天津成為何家英主要藝術陣地
2011年春拍,何家英上拍作品數(shù)量眾多,范圍也覆蓋了北京、天津、上海、山東、河南、廣東乃至港澳。而其中最受市場認可的典型作品如《醉眠花蔭》、《麗人百合》、《一支春雪凍梨花》等就有數(shù)十件。這類名家的典型性作品在拍場上深受追捧,仍供不應求。而何家英重要代表作品《麗日》也現(xiàn)身拍場,并經激烈競價,最終以780萬元的高價成交。
天津作為何家英的故鄉(xiāng),在本季拍賣中表現(xiàn)突出,僅天津鼎天國際拍賣一家,本場就創(chuàng)下了成交16件過200萬元何家英拍品的記錄。不僅精品較為集中,而且鑒定機制較為完善,服務與質量有所保證,已形成一定市場優(yōu)勢,成為其主要陣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