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真經(jīng):古畫市場隱藏“真金白銀”有待挖掘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05-03-21]
廣東省博物館副研究員朱萬章談古畫的收藏與投資
鐘珮璐與近十幾年來近現(xiàn)代中國書畫投資的熱潮相比,古畫市場顯得較為冷清。然而從事古書畫研究與鑒定的朱萬章卻說,古畫比新畫更經(jīng)得起市場考驗,“古不如新”的現(xiàn)象是暫時的。清代初期的新安畫派作品眼下正在廣東省博物館熱展,記者就古畫的投資與收藏采訪了該館副研究員朱萬章先生。朱萬章認為,所謂古畫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以前的畫我們都統(tǒng)稱為古畫。目前在藝術品市場里,人們對古畫的關注度不夠,古畫不及新畫那樣受到熱捧,其原因有三個:首先是歷史原因。上世紀4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書畫收藏出現(xiàn)了斷層,人們對古畫的認識與收藏逐漸淡漠,古畫的收藏與研究更多地體現(xiàn)在學術團體(如博物館、大學等),新興的一批書畫收藏者在古畫鑒定方面比較陌生;其次是古畫的存貨量少,作品不可再生,難以炒熱。第三個原因是人們的審美傾向?,F(xiàn)在的人大多比較喜歡輕松愉快、活潑歡快之類的題材,而古畫厚重、嚴肅、古樸的風格無法滿足人們普遍的審美需要。朱萬章說,古畫收藏與投資應該說具有廣闊的空間?,F(xiàn)在有一個很反常的現(xiàn)象。一個稍微有點名氣的畫家所賣出的畫價遠遠高于明清時代一些畫家。其實從長遠看,古畫由于它的歷史積淀和獨特的藝術價值,投資前景是非常廣闊的,它比新畫更經(jīng)得起市場的考驗,“古不如新”的現(xiàn)象應該只是暫時的。投資古畫的風險比新畫要小得多。原因是新畫的價格可能受到很多非市場的因素影響,如人為炒作、時尚偏好、畫家存世作品的不斷增多等,因而價格不太穩(wěn)定,但古畫因為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能流傳至今的大多為珍品,保值和升值的潛力極大。對于收藏與投資古畫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朱萬章認為,所謂“眼力就是實力”,除了提高鑒定能力外,還要人棄我取,不要盲目跟風。藝術標準是收藏書畫的一個重要原則?,F(xiàn)在市場上正被熱捧的畫家,將來也許會“門前冷落車馬稀”。在古代就出現(xiàn)過這樣的情況:元代畫家吳鎮(zhèn)早年不為人所識,問津者極少,而他鄰近的一個藝術水準平平、但善于炒作的畫家總是門庭若市,人問其故,他說:“百年后自有公論?!笔聦嵣?,不到百年,吳鎮(zhèn)已成為著名的“元四家”之一(另三家分別為黃公望、王蒙、倪瓚),而那位炙手可熱的畫家卻并不為人知曉了。投資者在多看真品、多讀書的同時,應廣交師友。師友之間的互相切磋是提升鑒定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新時代的書畫投資者,應該是一個具有長遠目光的儒商,而非普通的投機商。
小貼士:如何鑒定古畫和新畫
朱萬章說,各有各的難度,鑒定古畫要先斷代,再看其個人風格,而新畫少了一個斷代的過程,鑒定起來相對難一些。但對于古畫鑒定家來說,所要求的關于歷史、文學、美學、古建筑、服飾、謚號、官制等綜合性的素養(yǎng)較高,不是一兩年就可登堂入室的;而新畫方面,一般說來,只要對畫家的風格熟練掌握,很多人都可以參與鑒定。因此可以這樣說,古畫難學而易精,新畫易學而難精。
來源:羊城晚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