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第五屆評論獎公布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5-10-28]
北京10月27日電(上官云) 27日下午,2015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第五屆評論獎獲獎提案在北京公布。主辦方宣布,在10月26日進行的“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第五屆評論獎”評選中,經過層層甄選,OCAT當代藝術中心西安館學術及公共項目策劃人于渺的寫作提案《從大街到白盒子,再離開……:中國當代藝術中的流通介入實踐》獲獎。
提起CCAA中國當藝術獎,很多國內藝術圈之外的人士或許并不熟悉。該獎由烏利·??讼壬鷦?chuàng)辦于1998年,并于當年首次頒發(fā)藝術家獎,此后每兩年頒發(fā)一次,目前常設三個藝術家獎:最佳藝術家獎、最佳年輕藝術家獎、杰出貢獻獎,以鼓勵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表現優(yōu)異的中國藝術家及藝術評論人。2007年,“評論家獎”設立。
“這個藝術評論獎每兩年評選一次,并提供資金支持獲獎者的寫作?!敝鬓k方表示,CCAA的評委、提名人都是知名藝術機構的藝術總監(jiān)或策劃人,“在評獎的同時,CCAA還將不定期舉辦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并為獲獎者組織大型展覽及出版物的發(fā)行”。
2015年,于渺成了這一屆藝術評論獎的幸運兒。在獲獎提案中,于渺以“流通”為框架,考察中國藝術家如何在他們的藝術實踐中挪用并介入媒體,乃至商業(yè)領域,并將在個案研究的基礎上,考察不同藝術家的策略以及戰(zhàn)術性的介入行為,嘗試梳理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主要轉變。
“我認為,‘流通’這一概念,近年來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不斷拓展,流通的對象已經不僅僅是商品本身,而是一個囊括商品、信息、圖像、勞動力和資本流動的集合。在這種情況下,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些年輕藝術家,利用媒體和商品流通領域來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時也將自我形象直接推向公共領域。”于渺在介紹自己的獲獎提案時表示,這項研究試圖呈現中國當代藝術家流通實踐的兩個重要轉向。
接下來,于渺將逐步完成自己的研究。她笑著表示,在得知獲獎的欣喜之后,“難熬”的日子來臨了,“我必須得集中精力去做好我的研究,由于水平的限制,也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只能要求自己盡最大的努力”。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