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年前,家人從國外帶回來幾枚小額硬幣,除了魏國樞,沒人再多看它們一眼。從研究這些圖案精美、內涵各異的小硬幣開始,6年來,74歲的魏國樞老人共收集了217個國家的3600多枚流通硬幣。不為面額大小,不為收藏投資,魏國樞潛心研究每一枚硬幣背后的文化歷史,編著成一部40余萬字的《世界硬幣的多采風貌》。
魏國樞老人還記得,2008年,女兒從新加坡旅游回來,把幾枚還沒來得及在當地用完的小額硬幣隨手撇在桌上,硬幣上刻畫的奇特圖案引起了他的興趣。不同面額的不同紋飾、圖案有什么內涵?體現(xiàn)了怎樣的政治和地理文化?好奇心驅使他不停留于欣賞硬幣圖案的優(yōu)美,而開始查閱書籍資料,向更深的文化價值開掘。
研究硬幣背后的文化,這讓魏國樞老人在退休生活中重新找到了充實和快樂。他動員所有的親戚朋友幫他收集各國流通硬幣,自己也常常逛郵幣市場,慢慢地將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共217個國家的流通硬幣收入囊中。
“每一幅生動形象的圖案,就是一個國家風情的體現(xiàn),我在欣賞它們的同時也仿佛和世界的脈搏同跳動。”魏國樞沉迷在世界硬幣收藏研究中,這一愛好讓他始終覺得自己和時代、社會從沒有脫離過聯(lián)系。
“比如,卡塔爾的硬幣上,我們可以看到一艘高大的阿拉伯三角帆船正乘風破浪,前進在波斯灣遼闊的海面上,岸邊挺立著兩株隨風搖曳、婀娜多姿的棕櫚樹。這個國家的文化風情、人民的勞動生活的景象是不是撲面而來?”魏國樞如數家珍地向記者講述每一枚硬幣的獨特意義。這位從未踏出過國門的老人,通過自己所收集的硬幣,甚至比頻頻出國旅游的人們更加了解這個世界。
3年前,魏國樞老人萌生了整理一部書籍的想法,他希望把自己所收藏的硬幣以及對這些硬幣的研究結集成冊,以饗后人。不會用電腦,魏國樞就用手一字字寫出硬幣背后所代表的21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政治、地理、貨幣沿革以及風格寓意。需要對硬幣拍照歸檔,魏老的學生就義務前來幫忙,3600多枚硬幣、正反7200多張照片的拍攝,歷時三年終于完工。
這部飽含了魏國樞老人辛勞和智慧的《世界硬幣的多采風貌》,遠遠超出了單一的貨幣鑒賞范疇,更像是一部世界各國知識的寶典。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