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木祥2009北京木雕藝術展在今日美術館開幕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9-11-13]
2009年11月12日下午15:00,LIFE“生命”——康木祥2009北京木雕藝術展在今日美術館三號館二層拉開帷幕,此次展覽由吳麗娜擔任策展人。
家中三代工藝世家及木雕故鄉(xiāng)的背景,引領康木祥的生命與木雕緊緊連結,幼年海邊看到船來船去,好奇船內裝載何物?將往何處?激發(fā)無限思考,創(chuàng)作出“ 海島情”系列作品,如貝殼外實內空,象征含納海洋豐沛的生命力并破除具象的束縛,保留人形的線條,表現出母性柔和的感性之美,反映他個人對半漁半農海濱島民美好生活情趣的體驗。
臺灣幾場臺風引著藝術家的生命走向另一個新契機,2002年大臺風后,登上龜山孤島,賦予漂流木新生命。其間,他日聽潮,夜觀星,反復冥想、觀照、探索,以最簡單雕化,重塑原木體態(tài)使之灑脫轉勢,精采生動?!吧薄贝穗A段作品特征是:代表生命的根源與象征,為子宮中胚胎的意象,反映生命的原性作品,展現出人間百態(tài)的縮影,同時跨越媒材限制,在其中的妥協(xié)與突破里,呈現共生共鳴的智慧。
藝術家處處細微觀察,發(fā)現在各海灘上,風吹海沙場景與氣勢大底相近,平緩輕快,大氣中留有逸動神韻,在沙上浮顯平整沙面,肌理清晰,運勢自然,令人著迷,逐步掌握切、劈、劃、割、整之要領,獨創(chuàng)“風切劈流法”,以手中之刀斧發(fā)揮有生于無、無化為有之哲理,使“深情”的作品中抽象兼有具象,表現出力與美的精神象征,他把自然藝術對生命的熱烈追求和表現形式的率真純樸,與追求形式本身的獨立價值的觀念結合起來,走上了一條既保持東方傳統(tǒng)藝術精神,又具有現代審美品格的藝術之路。欣賞藝術家的木雕藝術,這種轉化的體驗可以喚醒我們內在的本質,享受生命的喜悅。
此次展覽將展至11月16日結束。
康木祥 簡歷
1961 出生于臺灣苗栗縣三代木雕世家
1974 十三歲開始接觸傳統(tǒng)木雕
1986 成立康木祥木雕工作室于三義
1989 斐濟、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文化中心展出
1990 臺灣臺中/苗栗/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展作品/典藏
1996 三義木雕博物館邀請展/作品典藏
1997 臺北市國父紀念館-全球美展邀請展
1998 香港光華文化中心邀請展
1999 哥斯達黎家國家博物館邀請展典藏
巴拿馬美術館邀請展典藏
2002 日本及關東地區(qū)展演會(東京、福岡巡展)
一年獨居臺灣龜山島創(chuàng)作
2003 政府委任“藝術空間”設計-臺灣東北角『漂流木展示館』
2005 政府委任創(chuàng)作『公共藝術之美』設計─梵諦岡博物館典藏
2006 著手規(guī)畫(康木祥木雕美術館)
2008 受聘海洋大學公共藝術創(chuàng)作『大地之吻─青銅』
2009 受聘為亞洲大學駐校藝術家,作品典藏安藤忠雄藝術館
應邀西班牙國際木雕藝術展·瓦倫西亞
為探新藝術元素,創(chuàng)「風切劈流法」 北京今日美術館個展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