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確認中國鈞瓷起源于北宋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5-12-06]
在“中國鈞瓷之都”河南禹州舉行的中國禹州鈞窯學術研討會上,海內外眾多考古專家認為,1974年在禹州鈞臺附近發(fā)掘的鈞瓷窯址被確認為北宋官窯,同時中國鈞瓷起源于北宋時期的說法得以確認。
本次中國禹州鈞窯學術研討會由中國古陶瓷學會和河南省文物管理局主辦,共有來自中國、英國、美國、韓國、瑞典、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以及香港、臺灣地區(qū)的100多位陶瓷考古界知名專家學者參加。
鈞瓷起源于禹州,它成功地燒制出高溫銅紅釉,打破了青瓷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1974年,河南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對位于鈞臺附近的窯址進行發(fā)掘,推斷宋鈞官窯北宋末年始燒于此。然而,在考古發(fā)掘中一直沒發(fā)現(xiàn)確鑿的斷代依據(jù),西方有學者斷定鈞瓷起源于元代,該論點近年來流入國內,得到了部分學者的應和。
2004年,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禹州市區(qū)建設,再次對禹州鈞臺窯址進行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約3000平方米,清理宋代窯爐四座,出土了大量瓷器。此次發(fā)掘對進一步了解鈞臺窯的制瓷歷史,為確定鈞窯瓷器的發(fā)展演變及其工藝特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在本次研討會上,絕大多數(shù)專家認為,鈞窯是官窯,產品直供皇宮,需要則存,不需則廢,沒有元明兩代文化層疊壓,亦不見于同時期民間墓葬。判斷鈞瓷起源于北宋,主要是它精美、典雅、含蓄、明凈的藝術風格是宋代特有的時代風尚。1974年鈞臺窯遺址發(fā)現(xiàn)的鈞瓷標本,和故宮傳世宋鈞高度一致,因此被判斷為宋鈞官窯遺址。
香港大公網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